topcon电池背刻和正刻的区别
TOPCon电池背刻(背面处理)和正刻(正面处理)的核心区别在于处理目标、工艺方法及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具体如下:
一、处理目标与结构差异
背刻(背面处理)
目标:优化背面钝化接触结构,减少复合损失,提升载流子收集效率。
结构影响:
1) 背面采用超薄氧化硅(SiO₂,约1-2nm)与掺杂多晶硅层(n⁺型)形成隧穿钝化接触,允许电子隧穿而阻挡空穴,减少复合。
2) 背面处理需平衡钝化性能与金属接触电阻。例如,碱抛光可提升开路电压(Voc),但可能减小金属接触面积导致填充因子(FF)下降;酸刻蚀或微织构可改善接触但可能增加复合。
3) 研究显示,“碱抛光+微织构”协同工艺可在保持高Voc(706.1mV)的同时,将FF提升至84.24%,实现24.78%的转换效率。
正刻(正面处理)
目标:减少光反射,增强光吸收,同时形成良好的PN结与钝化层。
结构影响:
1) 正面采用叠层膜钝化(如Al₂O₃/SiNx),其中SiNx富含氢原子,可化学钝化表面缺陷,降低电子复合。
2) 正面通过制绒工艺形成金字塔陷光结构,减少反射率(通常<5%),增加光吸收路径。
3) 正面金属化需避免遮挡光线,通常采用细栅线设计(如无主栅或细主栅),以降低遮光损失。
二、工艺方法对比
背刻工艺
酸刻蚀:利用HNO₃和HF混合液去除边缘N型硅及磷硅玻璃(PSG),防止短路并减少表面复合。但可能因腐蚀不均导致表面粗糙度增加,影响钝化效果。
碱抛光:通过KOH溶液平坦化硅片背面,减少表面态密度,提升Voc。但过度抛光会减小金属接触面积,导致FF下降。
微织构:在碱抛光基础上引入微小金字塔结构(底边约0.8μm),降低背面反射率(如PM3组反射率低至26.8%),增强光捕获能力,同时保持较好的接触性能。
正刻工艺
制绒:使用KOH或NaOH溶液腐蚀硅片表面,形成随机金字塔结构(高1.3±0.2μm),减少反射率并增加PN结面积。
扩散:通过BBr₃或BCl₃在正面形成P⁺型发射极,需控制扩散浓度与结深以优化载流子收集。
钝化膜沉积:采用PECVD或ALD技术沉积Al₂O₃/SiNx叠层膜,其中Al₂O₃提供场效应钝化,SiNx实现化学钝化与减反效果。
三、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背刻的影响
Voc提升:碱抛光或微织构可减少背面复合,提升Voc(如P2组达710.2mV)。
FF优化:微织构工艺通过增加金属接触面积,降低接触电阻(ρc低至0.33mΩ·cm²),提升FF(如EM组达84.24%)。
效率平衡:单纯酸刻蚀或微织构可能因复合增加导致Voc下降,而单纯碱抛光可能因接触不良限制FF。协同工艺(如PM2组)可实现Voc与FF的平衡,达到最高效率24.78%。
正刻的影响
光吸收增强:制绒工艺将反射率降至5%以下,显著提升短路电流密度(Jsc)。
钝化效果:Al₂O₃/SiNx叠层膜可降低表面复合速率,提升Voc与FF。
金属化损失:正面细栅线设计可减少遮光损失,但需平衡栅线宽度与电阻损失。
四、典型案例与数据支持
背刻优化案例:
研究显示,PM2工艺(碱抛光+微织构)在背面反射率36.1%时,实现Voc 706.1mV、FF 84.24%、效率24.78%,较单纯碱抛光(P2组,效率24.73%)提升0.05个百分点。
微织构处理使隧穿氧化层厚度减薄21%(至0.9nm),降低方阻,提升掺杂原子活化率。
正刻优化案例:
正面制绒后,反射率从平坦表面的30%降至<5%,Jsc提升约1.5mA/cm²。
Al₂O₃/SiNx叠层膜使表面复合速率降至<10cm/s,Voc提升约5mV。
爱疆科技有专门检测topcon和其他晶硅类太阳能电池的测试仪,有需求请随时联系我们!










爱疆微信



在线
咨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