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件EL和PL检测结果不同点在哪里?
电池组件EL(电致发光)和PL(光致发光)检测结果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检测原理、应用阶段、检测目标及缺陷类型上,具体如下:
检测原理不同:
EL检测:基于电致发光现象,通过向光伏组件施加正向电压,使电池中的电子与空穴在PN结处复合,产生光子发射。这些光子通常位于近红外区域,需借助特定成像设备捕捉。
PL检测:基于光致发光现象,利用激光或强光照射光伏组件,激发材料中的电子跃迁至高能态。当电子从高能态返回低能态时,释放出光子,形成荧光信号。
应用阶段不同:
EL检测:主要用于成品电池的质量检测和缺陷定位,如光伏组件出厂前的质检环节,或使用过程中的定期维护。
PL检测:更常用于材料的早期检测,如光伏电池生产过程中评估晶体质量和材料性能,或新材料研发阶段。


检测目标不同:
EL检测:关注光伏组件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够检测出电池片中的裂纹、隐裂、短路、开路等宏观缺陷,以及效率损失或电子复合率过高的区域。
PL检测:侧重于光伏组件的电性能参数和缺陷分析,能够探测到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以及杂质、裂纹和断栅等微观缺陷,这些缺陷可能影响材料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能。
缺陷类型及表现不同:
EL检测:缺陷表现为亮度异常的亮点或暗点,形状、大小和位置可提供缺陷类型、数量和位置的详细信息。例如,裂纹可能导致局部亮度减弱,短路区域可能呈现完全不发光的状态。
PL检测:缺陷表现为荧光强度的减弱区域,这些区域通常与杂质、裂痕或晶体结构的变化等缺陷相对应。例如,杂质污染可能导致局部发光淬灭,边缘复合可能因高缺陷密度显示低发光强度。










爱疆微信



在线
咨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