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及时、专业的方案,满足不断发展的流体自动化市场对创新、可靠和速度的要求

EL光伏组件测试

EL(电致发光)光伏组件测试是一种利用电致发光原理检测光伏组件内部缺陷的非破坏性方法,其核心是通过施加电压使组件发光,结合光学检测模块观察电池内部结构,从而识别隐裂、断栅、虚焊等缺陷。以下是关键要点:

一、测试原理

  1. 电致发光现象
    当光伏组件被施加正向偏置电压时,电池片中的非平衡载流子(电子-空穴对)在复合过程中释放光子,产生发光现象。缺陷区域(如裂纹、断栅)因载流子复合受阻,发光强度显著降低,形成暗区。

  2. 检测过程

    • 施加电压:通过专用电源向组件施加稳定电压(通常接近工作电压)。

    • 光学捕捉:使用高分辨率红外相机或CCD相机捕捉发光图像。

    • 图像分析:通过计算机处理生成发光强度分布图,缺陷区域呈现为暗斑或线条。

ZQ150 小图.png

二、核心应用场景

  1. 生产环节质量控制

    • 层压前检测:在电池片焊接、层压等工序后抽检,避免隐裂、断栅等缺陷流入后续环节。

    • 成品抽检:对封装完成的组件进行EL测试,确保出厂质量。

  2. 电站运维与故障诊断

    • 现场检测:使用便携式EL检测仪快速定位组件内部缺陷,如热斑、虚焊等。

    • 老旧电站改造:评估组件年衰减率,为更换决策提供依据。

  3. 认证与标准符合性检测

    • 第三方认证:通过TÜV等机构认证时,EL测试是验证组件抗老化、耐候性能的关键环节。

    • 出口合规:如组件出口欧洲需通过EL测试,确保符合IEC标准。

三、技术优势与局限性

  1. 优势

    • 可视化检测:直接显示缺陷位置和类型,便于定位问题。

    • 非破坏性:无需拆解组件,避免二次损伤。

    • 高灵敏度:可检测微米级隐裂,远超人眼识别能力。

  2. 局限性

    • 单块测试效率低:需逐块检测,大批量测试耗时较长。

    • 局部问题显示:仅能反映组件局部缺陷,需结合IV测试等综合评估。

    • 操作专业性要求高:需专业人员操作设备并分析图像。

DQ100.png

四、典型缺陷识别

  1. 隐裂

    • 表现:EL图像中呈现不规则暗线或暗斑。

    • 成因:生产、运输或安装过程中受外力冲击。

    • 影响:降低组件输出功率,加速热斑效应。

  2. 断栅

    • 表现:细栅线断裂处呈现暗线。

    • 成因:焊接工艺缺陷或电池片切割损伤。

    • 影响:电流收集受阻,导致功率损失。

  3. 虚焊/脱焊

    • 表现:焊点处发光异常或无发光。

    • 成因:焊接温度不足或焊带偏移。

    • 影响:接触电阻增大,引发局部过热。

  4. 热斑效应

    • 表现:遮挡区域电池片发光减弱,周围区域过亮。

    • 成因:组件局部遮挡或污染。

    • 影响:加速电池片老化,甚至引发火灾。

五、行业应用案例

  1. 生产制造环节

    • 某光伏企业通过EL测试发现层压工序后隐裂率上升,调整层压参数后隐裂率降低至0.5%以下。

    • 另一企业利用EL抽检成品组件,发现某批次电池片焊接虚焊率超标,及时召回问题产品,避免经济损失。

  2. 电站运维环节

    • 某分布式光伏项目通过无人机搭载EL检测仪,快速定位屋顶组件隐裂问题,更换后电站整体发电效率提升8%。

    • 某老旧电站改造中,EL测试发现50%组件存在热斑效应,更换后年发电量增加12%。

六、技术发展趋势

  1. 自动化与AI集成

    • 结合AI深度学习算法,实现EL图像自动缺陷识别,误检率≤0.1%,识别率≥99.5%。

  2. 便携式设备普及

    • 便携式EL检测仪(如山东竞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支持户外快速检测,重量轻、操作简便。

  3. 多技术融合

    • EL测试与IV测试、红外热成像结合,形成综合检测方案,提升故障诊断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