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及时、专业的方案,满足不断发展的流体自动化市场对创新、可靠和速度的要求

太阳能板高温不发电的原因

太阳能板在高温环境下发电效率下降甚至“不发电”(实际仍发电但效率极低),主要源于高温对半导体材料物理特性的影响,具体原因如下:


1. 半导体材料特性限制:高温导致电压骤降

  • 光伏效应原理:太阳能板通过半导体(如硅基材料)吸收光子,产生电子-空穴对并形成电流。这一过程对温度极为敏感。

  • 电压与温度的关系:温度每升高1℃,硅基电池的开路电压(Voc)约下降0.3%-0.4%。例如,当电池板表面温度从25℃升至50℃时,电压可能下降7.5%-10%,导致输出功率显著降低。

  • 原因:高温使半导体材料载流子浓度激增,削弱了PN结内电场,阻碍电子定向移动,从而降低电压输出。


2. 电流微增难抵电压降幅:输出功率净减少

  • 电流与温度的关系:温度升高会使光生载流子迁移率略有提升,短路电流(Isc)微弱上升(约0.04%-0.05%/℃)。

  • 功率平衡:尽管电流小幅增加,但电压的下降幅度远大于电流的增幅,导致实际输出功率(P=V×I)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例如,在标准测试条件(25℃)下,温度每上升1℃,峰值功率衰减0.35%-0.45%。

便携式IV测试仪.png

3. 极端高温的连锁反应:加速设备老化与故障

  • 材料老化:长期高温环境会加速电池板内部材料(如电极、封装层)的老化,导致电池板长期衰减率增加。例如,EVA胶膜在高温下易黄变,失去对电池片的保护作用;背板可能因热胀冷缩变形开裂,引发水分和氧气渗入,加速组件老化。

  • 热斑效应:当组件局部被遮挡(如鸟粪、灰尘堆积)时,被遮挡部分会从发电单元变为耗电单元,产生局部高温(热斑),严重时甚至烧毁电池片,形成永久性阴影损坏。

  • 逆变器故障:逆变器作为光伏系统的“心脏”,在高温环境下电子元件性能下降,转换效率降低,同时加速线路绝缘层老化,埋下安全隐患。例如,印度某大型光伏电站因散热设计不足,逆变器年维修成本上涨50%。


4. 实际案例:高温对发电量的显著影响

  • 沙漠光伏电站:沙特阿拉伯某沙漠光伏电站夏季正午时分,组件表面温度经实测超过75℃,发电量相比春秋季直接降低30%。

  • 屋顶光伏系统:在我国北方夏季,屋顶光伏板表面温度常达45-65℃,导致发电量减少7%-10.5%。若温度突破70℃,衰减速度还会显著加快。


5. 低温与高温的对比:低温效率小幅提升但伴随风险

  • 低温优势:在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会有所升高,短期发电效率比常温时高出1%-2%。

  • 低温风险:极寒条件下,电池板封装胶膜等材料变硬、脆化,严重影响电池板使用寿命;积雪或结冰会直接遮挡光照,致使发电量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