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及时、专业的方案,满足不断发展的流体自动化市场对创新、可靠和速度的要求

光伏组件电池片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关系

光伏组件电池片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但实际工作温度通常显著高于环境温度,其关系受光照强度、散热条件及组件自身特性共同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温度差异的直接原因

  1. 光照加热效应
    光伏电池片在吸收太阳辐射时,仅约15%-20%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其余大部分转化为热能,导致电池片温度升高。在标准测试条件(STC,25℃环境温度、1000W/m²光照)下,电池片温度可能升至45-55℃;若环境温度为30℃,电池片表面温度可达50-60℃,极端情况下甚至超过70℃。

  2. 散热条件限制
    电池片通过自然对流和辐射散热,但实际安装场景(如屋顶、地面)的通风条件往往不理想,导致热量积聚。例如,在密闭空间或通风不良的安装场景中,电池片温度可能比环境温度高出30℃以上。

IV测试仪ZG450(1)小图.png

二、温度对发电效率的影响

  1. 开路电压(Voc)的下降
    温度每升高1℃,硅基电池的开路电压约下降0.3%-0.4%。例如,环境温度从25℃升至50℃时,开路电压可能降低10%-15%,直接削弱发电能力。

  2. 短路电流(Isc)的微弱增长
    温度升高会使短路电流以约0.04%-0.05%/℃的幅度增加,但这一增幅远不足以抵消开路电压下降的影响。综合来看,电池片实际输出功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典型效率降幅为0.4%-0.5%/℃。

  3. 极端温度的双重打击

    • 高温环境:当电池片温度超过70℃时,发电效率可能降低10%-15%,同时加速封装材料(如EVA胶膜、背板)的老化,导致黄变、开裂甚至电池片隐裂,缩短组件寿命。

    • 低温环境:在0℃以下,电池片开路电压升高,短期发电效率提升1%-2%,但极寒可能导致封装材料脆化,积雪或结冰遮挡光照,进一步降低发电量。

IV曲线图-无分档.PNG

三、环境温度与电池片温度的关联规律

  1. 线性相关性与散热修正
    电池片温度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但实际关系受散热条件修正。例如,在通风良好的场景中,电池片温度可能仅比环境温度高20℃;而在密闭空间中,这一差值可能扩大至30℃以上。

  2. 气候因素的叠加影响

    • 高湿度环境:与高温协同作用,加速电池片表面腐蚀,甚至引发漏电,威胁设备安全。

    • 干燥寒冷环境:空气干燥易导致静电积累,对电池片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四、优化温度管理的实践建议

  1. 散热设计优化

    • 采用白色或浅色支架、底座,减少太阳辐射吸收。

    • 保持组件与安装支架间的通风间距,避免热量堆积。

    • 在高温地区,可加装散热片或采用主动冷却技术(如水冷、风冷)。

  2. 组件选型与安装

    • 选择温度系数低的电池类型(如PERC、HJT电池),其在高温下的效率衰减更慢。

    • 避免植被或建筑物遮挡,确保组件表面清洁,减少热斑效应风险。

  3. 实时监测与维护

    • 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电池片温度,及时掌握系统运行状态。

    • 定期清理组件表面灰尘和杂物,防止局部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