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及时、专业的方案,满足不断发展的流体自动化市场对创新、可靠和速度的要求

钙钛矿也分单结双结吗?

钙钛矿电池确实分为单结和双结(叠层)两种类型,其核心区别在于结构设计和光电转换效率上限,具体对比如下:


一、单结钙钛矿电池:基础款“效率突破者”

  1. 结构与原理
    单结钙钛矿电池采用“透明电极+传输层+钙钛矿层+金属电极”的分层结构,通过光生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与传输形成电流。其核心优势在于:

    • 结构简单:仅需一层钙钛矿吸光层,工艺复杂度低;

    • 成本潜力:材料用量少、能耗低,理论成本低于晶硅电池;

    • 弱光适应:在散射光或高温环境下性能稳定,适用场景广泛。

  2. 效率进展

    • 历史突破:从1985年的低效阶段,至2025年顶尖团队(如UNIST、海南大学)已实现27.32%的稳态效率,接近理论极限(33%);

    • 产业化水平:量产效率突破19%,目标2025年达25%以上,与主流晶硅电池(23%-26%)形成竞争。

  3. 局限性
    受限于肖克利-奎塞尔极限(约33%),单结电池效率难以进一步提升,需通过叠层技术突破。

image.png

二、双结(叠层)钙钛矿电池:进阶款“效率天花板”

  1. 结构与原理
    叠层电池通过堆叠两层不同带隙的电池(如钙钛矿+硅、钙钛矿+钙钛矿),实现光谱分波段吸收:

    • 上层(宽带隙):吸收高能短波光(如蓝光、绿光);

    • 下层(窄带隙):吸收低能长波光(如近红外光);

    • 中间层:透明电极或复合结协调电流,避免层间干扰。

  2. 效率进展

    • 理论极限:双结叠层效率上限达45%,远超单结电池;

    • 实验突破:隆基绿能研发的钙钛矿-晶硅双结叠层电池效率达33.89%,首次超越单结理论极限;

    • 产业化潜力:预计2025年下半年推出27%+效率的叠层产品,超过主流晶硅电池4%以上。

  3. 技术挑战

    • 层间匹配:需协调两层电池的电流、电压,避免效率损失;

    • 稳定性:中间层长期暴露于光照、湿度下易老化,影响寿命;

    • 成本:叠层工艺复杂度高,需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

APS-400c侧面小图.jpg

三、单结 vs 双结:如何选择?

维度单结钙钛矿电池双结叠层电池
效率上限约33%约45%
成本潜力低(材料少、工艺简单)较高(需叠层工艺)
稳定性较长(寿命达1000小时以上)需优化(中间层易老化)
适用场景分布式光伏、柔性设备、弱光环境集中式电站、高效需求场景
产业化阶段逐步量产(GW级产线调试中)研发中试(预计2025年下半年推向市场)

四、未来展望:双结叠层引领下一代光伏

  • 技术方向:钙钛矿/晶硅叠层因效率优势和晶硅产业兼容性,成为主流大厂的选择;全钙钛矿叠层适合初创企业探索低成本路线。

  • 产业化节奏:单结电池优先实现规模化降本,叠层电池后续通过效率溢价占领高端市场。

  • 核心突破点:解决叠层电池的层间匹配与稳定性问题,推动效率与寿命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