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及时、专业的方案,满足不断发展的流体自动化市场对创新、可靠和速度的要求

新型电力系统包含哪些方面?

新型电力系统是一个以新能源为主体、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现代能源体系,其涵盖范围广泛,可从电源、电网、负荷、储能、技术与市场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电源结构:新能源成为主体

  • 新能源主导:新型电力系统以风电、光伏、水电、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供给主体,新能源占比显著提升,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成为电力供应的核心。例如,中国通过“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基地建设,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并网。

  • 多元化电源:除可再生能源外,还包括核能(作为基荷电源,通过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提升灵活性)、燃料电池等,形成多能互补的电源结构。

二、电网形态:多元双向混合结构

  • 从单向到双向:传统电网以“输配用”单向逐级输电为主,而新型电网向多元双向混合层次结构转变,支持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等灵活接入。

  • 交直流混联:交流骨干网架与直流远距离输送相结合,形成交流电网与直流电网互联的形态,提升电网灵活性和抗扰动能力。

  • 智能电网技术:特高压输电解决远距离输送瓶颈,柔性直流输电提升电网灵活性,交直流配电网支持分布式能源接入。

image.png

三、负荷特性:柔性、生产与消费兼具

  • 负荷柔性化:终端负荷特性由传统的刚性、纯消费型向柔性、生产与消费兼具型转变。大量用户侧主体兼具发电和用电双重属性,如建筑光伏一体化、虚拟电厂等。

  • 需求响应能力:通过需求响应、虚拟电厂等技术实现负荷侧资源互动,平抑负荷峰谷,提升系统调节能力。

四、储能系统:多技术路线协同

  • 物理储能: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如乌兰察布基地规划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飞轮储能等。

  • 化学储能:锂离子电池(如宁德时代钠电池能量密度达175Wh/kg,支持-40℃至70℃全温域运行)、液流电池、固态电池(实验室能量密度突破220Wh/kg)等。

  • 氢能技术:绿氢制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储运(固态储氢、液氢)及燃料电池应用(如氢能公交车、船舶动力)。

  • 电容技术:超级电容用于短时功率补偿、微电网调频等场景,与电池储能形成互补。

五、技术支撑:数字化与智能化融合

  • 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电网、电站三维模型,实时模拟运行状态,辅助决策。例如,国网冀北电力开发风光储基地数字孪生平台,实现设备缺陷自动预警与尾流偏航优化。

  • AI与大数据:AI算法优化调度(如负荷预测、故障诊断),区块链实现分布式交易,5G/量子通信保障实时控制。

  • 多要素协同: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整合风光储资源,实现多能互补;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六、市场机制:多类型市场融合

  • 辅助服务市场:通过储能调节电源波动性(如风电、光伏)、需求响应平抑负荷峰谷(如工业园区柔性用电)、电网灵活调度实现动态平衡。

  • 现货市场与容量市场:完善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推广绿电交易与碳电协同机制,激励主体参与系统调节。

  • 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市场化机制促进主体协作。例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通过“风火电源利益共享机制”,火电企业向新能源企业转让发电权,实现双方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