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校风光互补的风电实训室
爱疆科技高校风光互补的风电实训室可通过整合风力与光伏发电模块、配置能量转换与存储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引入先进监控软件、设置分层实训课程、强化安全防护措施、推动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来构建,以下为具体构建方案:
一、明确实训室定位与功能
教学功能:通过实物展示和拆装练习,学生可以直观了解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实训装置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各部件接口清晰,便于学生理解系统组成。
实训功能:提供完整的安装平台,学生可以亲手进行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与角度调整、风力发电机组的组装与固定、电气线路的连接与测试等实操环节,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科研功能:为教师提供科研平台,开展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工作,推动产学研结合。
二、配置实训设备与系统
风力发电模块:包含小型风力发电机、叶片、塔架等。建议选择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因其机械传动部分采用真实双馈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结构,能展示风机传动结构,且支持手动拆装。
光伏发电模块:由太阳能电池板、支架系统构成。建议配置可调节角度的太阳能电池板支架,以便学生实践不同倾角下的发电效率优化。
能量转换与存储系统:包括控制器、逆变器、蓄电池组。控制器需具备根据日照强度、风力大小及负载变化自动调节蓄电池组工作状态的功能;逆变器应能将蓄电池中的直流电转换为标准的220V交流电。
监控系统:配备先进的监控软件,实时显示风速、光照强度、发电量、蓄电池状态等参数。通过数据分析,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影响系统效率的各种因素。

三、设计实训课程与项目
基础技能训练:第一学期主要安排认知性实验和基础操作,如系统各部件的识别与功能了解、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与角度调整、风力发电机组的组装与固定等。
综合应用项目:第二学期开始引入综合性实训项目,如设计小型风光互补供电方案。通过团队合作完成项目,学生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创新拓展研究: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尝试系统优化方案,如研究不同控制策略对系统效率的影响、探索新型储能技术的应用等。
四、强化安全防护与操作规范
安全防护措施:实训装置应配置紧急停机开关、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安全功能,确保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操作规范培训:在实训课程开始前,对学生进行操作规范培训,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通过模拟故障排查、应急处理等环节,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五、推动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
校企合作:与新能源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实训课程、提供实习机会、开展科研合作等。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提升职业竞争力。
资源共享:推动实训室资源的共享利用,如与其他高校、职业院校开展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面向社会开放实训室,提供新能源技术培训服务,提升实训室的社会效益。









爱疆微信



在线
咨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