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的亚稳态、暗衰减现象是什么
光伏组件的亚稳态现象指组件在特定外界条件(如光照、温度、电场、湿度等)变化时,性能暂时偏离稳定状态,但可通过外部条件调整(如光照恢复)回归稳态的现象。其核心特征包括:
非平衡性:材料或器件的微观结构(如晶体缺陷、掺杂分布)或电荷分布偏离热力学平衡,未达到最低能量状态。例如,氢化非晶硅(i-a-Si:H)中的悬挂键因氢原子动态迁移导致缺陷态变化。
动态持久性:亚稳态寿命取决于能量势垒高度和外界环境。如TOPCon电池在暗态下氢原子迁移导致钝化界面退化,但光照后可恢复。
外界条件依赖性:状态跃迁由外部激励触发。例如,HJT电池在暗态中因氢原子移动导致钝化层缺陷增加,开路电压(Voc)和填充因子(FF)降低,但光处理可激活硼掺杂,恢复效率。

暗衰减现象是亚稳态的一种具体表现,指组件在无光照(暗态)下性能下降,恢复光照后部分或全部恢复的现象。其典型案例包括:
HJT电池暗衰减:
机制:暗态中,i-a-Si层氢原子向表面移动,导致缺陷态增加,电子-空穴复合加剧,Voc和FF降低。
恢复:光诱导使氢原子扩散,激活硼掺杂,促进Si₃-B-H向B-Si₄转变,提高电导率和场钝化效应,效率回升。
TOPCon电池暗衰减:
机制:暗态下氢原子迁移或解离,导致隧穿氧化层钝化退化;金属杂质(如铁)再分布引发复合损失。
表现:效率迅速下降,但光照后快速恢复,Voc波动显著。
亚稳态与暗衰减的影响:
短期波动:组件在昼夜交替、阴影遮挡或实验室测试中可能出现功率“跳动”,易被误判为质量缺陷。
长期稳定性:若亚稳态触发机制频繁(如紫外线诱导衰减),可能导致不可逆损伤,需通过材料优化(如抗UVID封装胶膜)和工艺改进(如光注入恢复)缓解。









爱疆微信



在线
咨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