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电池中Rs与Rsh分别指的什么
在钙钛矿电池中,Rs(串联电阻)和Rsh(并联电阻)是两个关键电学参数,直接影响电池的效率与稳定性,具体解析如下:
1. 串联电阻(Rs)
定义:串联电阻是钙钛矿电池内部电流通过时产生的总电阻,主要包括:
钙钛矿薄膜的体电阻:材料本身的电阻特性。
电极与传输层之间的接触电阻:如电子传输层(ETL)与金属电极、空穴传输层(HTL)与透明导电氧化物(TCO)之间的界面电阻。
其他欧姆损失:如导电基底、互联线等部分的电阻。
影响:
Rs越小越好:串联电阻越小,电池内部电压降越低,填充因子(FF)和短路电流密度(Jsc)越高,最终光电转换效率(PCE)显著提升。
Rs增大的后果:若阴极材料厚度或面积增加,电子传输路径变长,Rs会显著上升,导致Jsc和FF下降,电池效率降低。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团队通过优化器件几何形状和电极设计,将Rs从27.13 Ω·cm²降至9.66 Ω·cm²,使PCE从7.74%提升至13.99%。
检测方法:通过向电池施加微小交流信号,监测其响应特性,可精确提取Rs值。
2. 并联电阻(Rsh)
定义:并联电阻反映电池内部电流分流路径的电阻,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钙钛矿薄膜的覆盖程度:薄膜缺陷(如孔洞、陷阱)会导致局部漏电流,降低Rsh。
界面复合:如钙钛矿与传输层界面处的非辐射复合,会形成分流路径。
材料电导率:阴极材料厚度增加可提升电导率,间接降低分流电阻。
影响:
Rsh越大越好:并联电阻越大,漏电流越小,开路电压(Voc)和填充因子(FF)越高,电池效率更稳定。
Rsh降低的后果:若工艺卫生不良(如铝粉沾污)或刻蚀问题导致薄膜缺陷,Rsh会显著下降,引发Voc和FF损失,甚至烧穿现象。例如,某研究显示,Rsh偏低时,电池效率在30天内可能衰减超17%。
优化策略:
提升薄膜质量:通过表面钝化、结晶调控等手段减少缺陷,提高覆盖度。
优化界面设计:如采用MgO钝化ZnO表面,抑制界面电荷重组,提升Rsh。
控制工艺卫生:避免铝粉等污染物沾污,防止烧穿现象。
Rs与Rsh的协同作用
效率提升:降低Rs可减少欧姆损失,提升Jsc和FF;增大Rsh可抑制漏电流,提升Voc和FF。两者协同优化是实现高效率(如25.5%认证效率)的关键。
稳定性增强:高Rsh可减少非辐射复合,延缓电池衰减;低Rs可降低热损耗,提升长期运行稳定性。例如,某团队通过降低Rs和非辐射复合率,使电池在30天空气暴露后仍保持初始效率的83%以上。
总结
Rs(串联电阻):反映电池内部电流传输的阻碍,需最小化以提升效率。
Rsh(并联电阻):反映电池内部漏电流的抑制能力,需最大化以保障稳定性和效率。

通过精准调控Rs和Rsh,可显著提升钙钛矿电池的性能,推动其向产业化迈进。爱疆科技APS-400C/1000C系列产品通过3A+级光源和AI算法,可高效检测与分析Rs/Rsh等参数,为钙钛矿电池研发提供关键支持。









爱疆微信



在线
咨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