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及时、专业的方案,满足不断发展的流体自动化市场对创新、可靠和速度的要求

钙钛矿硅叠层电池匹配带隙

钙钛矿/硅叠层电池是一种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相结合的新型光伏器件。通过合理匹配钙钛矿和硅的带隙,可以实现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以下是关于钙钛矿/硅叠层电池带隙匹配的相关内容:

1. 钙钛矿和硅的带隙范围

  • 硅(Si)
    • 单晶硅的带隙约为1.12 eV。
    • 多晶硅的带隙也接近1.12 eV。
  • 钙钛矿
    • 钙钛矿材料的带隙可以通过调整其化学成分进行调节。常见的钙钛矿材料(如甲胺铅碘化物,CH₃NH₃PbI₃)的带隙约为1.5 - 1.6 eV。
    • 通过改变钙钛矿的组成(例如引入不同的卤素或有机阳离子),可以将带隙调节到1.1 - 1.8 eV的范围。

2. 带隙匹配的重要性

  • 光谱吸收互补
    • 硅的带隙为1.12 eV,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红光和近红外光)。
    • 钙钛矿的带隙通常大于1.12 eV,可以吸收波长较短的光(蓝光和绿光)。
    • 通过合理匹配带隙,钙钛矿和硅可以分别吸收太阳光谱中不同波长的光,从而提高整体的光吸收效率。
  • 减少光子能量损失
    • 如果钙钛矿的带隙过高,会浪费高能光子的能量;如果带隙过低,则无法有效吸收高能光子。
    • 合适的带隙匹配可以最大化光子能量的利用效率,减少能量损失。

      image.png

3. 理想的带隙组合

  • 钙钛矿带隙:理想的钙钛矿带隙通常在1.6 - 1.8 eV之间。这个范围可以确保钙钛矿有效吸收高能光子,同时避免过高的能量损失。
  • 硅带隙:硅的带隙固定为1.12 eV,主要用于吸收低能光子。
  • 双层吸收互补:钙钛矿吸收波长较短的光(蓝光和绿光),硅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红光和近红外光)。这种互补吸收可以最大化太阳光谱的利用效率。

4. 实验和理论研究

  • 实验结果:许多研究已经证明,当钙钛矿的带隙在1.6 - 1.8 eV时,钙钛矿/硅叠层电池的效率可以显著提高。例如,一些实验室已经实现了超过25%的光电转换效率。
  • 理论计算:理论计算表明,通过优化钙钛矿的带隙,可以进一步提高叠层电池的理论效率极限。例如,理论计算显示,当钙钛矿的带隙为1.75 eV时,叠层电池的理论效率极限可以达到35%以上。

5. 实际应用中的挑战

  • 材料稳定性:钙钛矿材料的稳定性仍然是一个关键问题。尽管带隙匹配可以提高效率,但钙钛矿的长期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改善。
  • 界面工程:钙钛矿和硅之间的界面质量对电池性能至关重要。需要优化界面工程,以减少界面缺陷和复合损失。
  • 成本控制:虽然钙钛矿材料本身成本较低,但叠层电池的制造工艺需要进一步优化,以降低成本并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总结

钙钛矿/硅叠层电池通过合理匹配钙钛矿和硅的带隙,可以实现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理想的钙钛矿带隙通常在1.6 - 1.8 eV之间,这样可以最大化太阳光谱的利用效率。然而,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解决材料稳定性、界面工程和成本控制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