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一体化的电池种类和应用场景
光伏一体化电池种类多样,应用场景广泛,以下为你展开介绍:
光伏一体化电池种类
单晶硅光伏电池:开发较早、转换率最高和产量较大,一般以高纯的单晶硅硅棒为原料,纯度要求极高。规模化生产的商品电池效率已达19.5% - 23%,其性能稳定,转化效率高,适合空间有限但追求高效发电的场景。
多晶硅光伏电池:以多晶硅材料为基体,由于多晶硅材料多以浇铸代替了单晶硅的拉制过程,因而生产时间缩短,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不过其转化效率要比单晶硅低,规模化生产的多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达到18.5% - 20.5%,性价比高,适合预算有限但需要大规模安装的场景。
非晶硅光伏电池:用非晶态硅为原料制成的一种新型薄膜电池,工艺制造过程与单晶硅和多晶硅相比大大简化,硅材料消耗少,单位电耗也降低了很多,但效率比较低,规模化生产的商品非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多在6% - 10%,轻薄柔软,适合特殊场景。
铜铟硒光伏电池:以铜、铟、硒三元化合物半导体为基本材料,在玻璃或其它廉价衬底上沉积制成的半导体薄膜,光吸收性能好。
砷化镓光伏电池:Ⅲ - V族化合物半导体光伏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高,单结砷化镓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已经达到27%,可制成薄膜和超薄型太阳电池,同样吸收95%的太阳光,砷化镓光伏电池只需5 - 10μm的厚度,而硅光伏电池则需大于150μm。
碲化镉光伏电池:化合物半导体光伏电池,带隙最适合于光电能量转换,有很高的理论转换效率,已实际获得的最高转换效率达到16.5%。
聚合物光伏电池:利用不同氧化还原型聚合物的不同氧化还原电势,在导电材料表面进行多层复合,制成类似无机P - N结的单向导电装置。
应用场景
居民屋顶光伏系统:安装在家庭住宅的屋顶上,为家庭供电,多余电量可并网销售,满足家庭用电需求并带来额外收益。
商业建筑光伏集成:在商场、办公大楼等商业建筑的屋顶或立面安装光伏板,减少运营成本,提升企业节能减排形象。
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在开阔地、沙漠、戈壁等地区建设大规模光伏电站,供给城市和工业用电,为大规模用电提供清洁能源。
农业光伏互补(农光互补):在农田上方搭建光伏板,下方种植作物或养殖,实现土地的双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偏远地区独立供电:为无电网覆盖的山区、海岛等提供独立的电力解决方案,保障当地基本用电需求。
公共设施供电:如光伏路灯、公交站亭、停车场遮阳棚等,结合公共设施需求,实现绿色能源利用,提升公共设施的环保性。
建筑一体化光伏(BIPV):将光伏电池集成进建筑材料中,如光伏玻璃、光伏瓦片,既发电又作为建筑材料,美观实用,适用于对建筑外观和能源利用有较高要求的场所。
移动能源解决方案:为电动汽车、船舶、无人机等提供动力或辅助电源,推动交通工具的电气化,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微电网与分布式能源:在社区、校园、工业园区内建立小型电网,光伏电池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能源自主性和韧性,保障局部区域的能源供应稳定性。
物联网与智能设备:为远程传感器、智能穿戴设备等提供持久的低功耗电源,支持物联网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太空应用:为卫星、空间站提供电力,随着太空探索的发展,光伏电池在宇宙中的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