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及时、专业的方案,满足不断发展的流体自动化市场对创新、可靠和速度的要求

光伏板温度升高会导致发电降低的原因

光伏板温度升高会导致发电效率降低,主要与半导体材料的物理特性组件结构设计密切相关,具体原因如下:

一、半导体材料的温度系数效应

光伏板的核心是太阳能电池片(主要材料为硅、钙钛矿等半导体),其发电效率对温度非常敏感,主要体现在:


  1. 禁带宽度变窄
    • 半导体材料的 “禁带宽度”(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所需的能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太阳光中能量较高的光子原本能激发电子产生电流,但温度升高后,部分光子能量可能因禁带宽度变窄而被 “浪费”(转化为热能而非电能),导致电池片的 ** 短路电流(Isc)** 略微下降。

  2. 载流子复合加剧
    • 温度升高会使半导体材料中的热运动加剧,导致电子和空穴(载流子)更容易 “复合”(重新结合消失),从而减少有效参与导电的载流子数量。

    • 这会直接导致电池片的 ** 开路电压(Voc)** 显著下降(硅基电池的电压温度系数约为 - 0.3%/℃),而电压下降是发电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二、组件效率的温度相关性

光伏板的整体效率通常用温度系数表示,即温度每升高 1℃,效率下降的百分比。


  • 硅基光伏组件的温度系数一般在 **-0.3%/℃ ~ -0.45%/℃之间。
    例如:一块标准温度(25℃)下效率为 20% 的组件,在 65℃时效率可能降至
    20% × (1 - 0.4% × 40) = 16.8%**,降幅达 16%。

  • 钙钛矿电池的温度系数更低(约 - 0.1%/℃ ~ -0.2%/℃),这也是其优势之一。

image.png

三、散热不足引发的恶性循环

  1. 环境因素叠加
    • 光伏板安装在户外时,阳光直射会使其温度显著高于环境温度(夏季可能高达 60~80℃)。

    • 若安装环境通风差(如平铺在屋顶、积灰严重),散热困难会进一步推高温度,形成 “高温→效率下降→产热增加” 的恶性循环。

  2. 热应力损伤风险
    • 长期高温会加速光伏板内部材料(如封装胶膜、接线盒)的老化,甚至导致电池片开裂,永久性降低发电能力

四、实际案例与数据

  • 对比实验:某晶硅组件在 25℃时输出功率为 300W,当温度升至 75℃时,功率可能降至约240W,降幅达 20%。

  • 地区差异:同等光照条件下,高温地区(如沙漠、热带)的光伏系统发电量可能比凉爽地区低10%~15%

如何缓解温度对光伏板的影响?

  1. 优化安装方式

    • 留出组件与安装面的通风间隙,促进空气对流散热。

    • 采用白色或浅色安装支架,减少吸热。

  2. 选择低温度系数组件

    • 优先选用双面组件、钙钛矿 / 硅叠层组件等新型产品,其温度性能更优。

  3. 定期清洁维护

    • 清除组件表面灰尘、鸟粪等遮挡物,避免局部过热(“热斑效应”)。

总结

光伏板的发电效率与温度呈负相关,核心原因是半导体材料的温度敏感性和散热问题。在设计光伏系统时,需充分考虑安装环境的温度条件,通过技术选型和散热优化最大限度降低损失。